
跟人腦語言、運動分區一樣,城市大腦也會有交通大腦、醫療大腦等很多分工明確的大腦組成,有著良好數據基礎設施的醫療大腦,通常會率先建成。
過去,看病問診,慢性病護理等診療活動非常消耗精力,現在有了智慧醫療,對患者和醫院來說都大有裨益。
家住北京市昌平的吳女士是一位高血壓患者,行動不便但需定期隨訪和取藥,經常要穿越大半個北京,跑到40多公里外的朝陽醫院復診。
現在,朝陽醫院開通了在線復診服務,吳女士掛號后,過往的病歷、藥物使用都清晰可見,心內科的醫生在線為其開具處方,短短十分鐘就完成了過去需要半天的流程。在線問診,不光節省了患者的時間,同時還減少了交通出行等資源的浪費。
真正體現醫療大腦作用的還不是在線問診。我國基層的醫療資源分布不平衡,從檢查的設備到醫生的水平,跟一線城市都有很大差距,醫療大腦中的輔助決策系統,可以讓基層的醫生方便快捷地進行檢查查詢、用藥查詢等工作,如果輔助決策還不能滿足需求,需要遠程會診、遠程手術也是得心應手。
在機器人遠程手術中心,結合患者病情,機器輔助規劃了手術的步驟和路徑,高清視頻中可以清楚監控到現場的畫面,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在5G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下,同時遠程操控分別位于浙江嘉興和山東煙臺的兩臺手術機器人,為兩位脊椎骨折患者完成了跨越千里的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