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嚴凱
來源 / 能源嚴究院
光伏“尺寸之爭”的戰火似乎正在被重新燃起。
3月23日,有著“光伏茅”之稱的隆基股份對外發布一份白皮書,題為《“隆基182組件”與“超大電流組件”的發電性能實證對比研究》。
在白皮書中,“超大電流組件”的矛頭更是直指210組件。
該公司對位于西安和泰州的兩座光伏電站的發電數據進行了簡單分析,從而在白皮書中得出結論:182組件是綜合考慮組件全產業鏈制造情況、電站BOS成本、組件發電性能、組件生命周期可靠性等因素后可以實現最低度電成本的產品。
僅僅一天前,210陣營的代表企業天合光能對外發布《600W+超高功率組件分布式應用白皮書》,并對用戶關心的7大熱點問題給予了系統解析。
上述白皮書的發布意味著,這家光伏龍頭決定將600W+超高功率組件搬上屋頂,正式吹響了向分布式光伏市場發起進攻的號角。
兩家光伏龍頭公司前后發布白皮書的舉動正是這場“尺寸之爭”的一個縮影。過去兩年多,以隆基為代表的182陣營和以天合、中環、東方日升等企業為代表的210陣營之間博弈不斷。
商業競爭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尺寸之爭本質上是“破局者”和“守成者”之間的利益之爭。人類社會近代工業史的過往經驗不斷表明,“破局者”往往代表更先進生產力,而作為新生事物也必經坎坷。
182陣營和210陣營誰是“守成者”,誰是“破局者”?結論似乎不言而喻。
當182身后躲藏著大量166尺寸產能時,166帶來巨大的利益和快速被淘汰時產能的損失,或許已經注定它是“守成者”;而出現在210面前的眾多未曾有過的新挑戰或許足以證明它是“破局者”。
不過,任何產業的產品技術迭代并非一蹴而就。在一定周期內,“守成者”和“破局者”共存或許更符合當下光伏產業發展的現實路徑。
“烽煙再起”
一百多年前,電力行業經歷了一場著名的“世紀之爭”——直流電與交流電之爭。
偉大的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和他曾經的下屬尼古拉斯·特斯拉之間因此分道揚鑣,并結下百年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