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碳中國”評價標準體系初步建立
“要踐行新發展理念,高質量實現‘雙碳’目標,必須有匹配的新標準體系支撐,為有關行業建設經營提供依據,也為有關部門監督管理提供準繩。”中國投資協會能投委孫耀唯會長主持發布“零碳中國”評價標準體系階段性成果時表示,“在《零碳中國倡議》理念下,中國投資協會積極構建‘零碳中國’評價標準體系,成立‘零碳中國’評價標準專家委員會,正式啟動了《零碳中國評價標準通則》、《零碳園區評價標準指南》、《零碳工廠評價標準指南》、《零碳鄉村評價標準指南》、《零碳數據中心評價標準指南》、《能源企業ESG評價標準指南》六項標準編研工作。”會上,各項標準專家組正式發出邀請,歡迎各界朋友共同支持參與有關標準制定。
《零碳中國·新型儲能》藍皮書發布
張巍——新型能源體系下,新型儲能將發揮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調節和支撐作用
零碳中國藍皮書系列作為《零碳中國倡議》下的理論研究成果,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委會聯合長城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針對新型儲能領域關鍵問題開展研究,出版了《零碳中國·新型儲能》藍皮書。長城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巍代表編研組,在大會上作了正式發布。他指出低碳技術和新能源產業集群正在引領全社會開啟能源革命的新進程。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為代表的新型數字技術以及相關產業,也成為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和勝負手。面對如此深刻的產業變革,金融不是旁觀者,而是重要的參與者和推動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我們清晰認識到儲能,尤其是新型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環節,是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支撐,在未來以風電、光伏為發電主體的新型能源體系下,以鋰離子電池為代表的新型儲能,將發揮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調節和支撐作用。是提升電網可靠性的核心。
2022年度十大“零碳中國”創新技術發布
技術創新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核心驅動力,“零碳中國”行動高度重視支持和推廣優秀的零碳創新技術。會上,中國投資協會能投委張杰秘書長發布了2022年度十大“零碳中國”創新技術,分別是: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新能源云”創新技術、中國天楹股份有限公司“新型零碳模塊化重力儲能”創新技術、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異質結高效電(p-HJT)”創新技術、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OceanX”漂浮式風機島創新技術、福大紫金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氨氫燃料電池發電”創新技術、通威集團“通威太陽能N型高效電池”創新技術、山西祥睿能源有限公司“虛擬電廠源荷互動”創新技術、上海林海生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多維可控生物天然氣”創新技術、西子清潔能源裝備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多能聯儲零碳能源集成”創新技術、十一科技“光伏樹”創新技術。
零碳人才培養項目正式簽約
實現“零碳中國”,離不開科技和創新,更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會上,中國投資協會能投委與中智科技集團進行了關于零碳人才培養和體系建設的合作簽約。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的,唯一一家以人力資源服務為核心主業的中央一級企業,中智科技集團是其全資子公司。此次雙方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將共同為國家實現“雙碳”目標和打造全球“雙碳”人才高地做出新貢獻。
在接下來的主旨演講環節,招商銀行原行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可持續發展影響力指導委員會委員馬蔚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郭焦鋒,分別發表題為《加強零碳和ESG標準研發應用促進中國低碳轉型發展》、《“雙碳”目標實現途徑探究:能源“可能三角”》的主旨演講。國家電網上海電力公司、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及博眾智合能源轉型論壇,圍繞“雙碳”目標,從多角度作主題報告。最后,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中心首任主任、紅杉中國投資合伙人李俊峰,對該環節進行了總結,指出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需要全球各國團結合作,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構建統一標準,把“雙碳”目標落實到具體實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