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構建國際開放合作生態,促進低碳技術創新與合作,由生態環境部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與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主辦的“亞洲低碳技術和創新大會暨第三屆全國碳中和與綠色發展大會”于5月26~28日在廣東珠海召開。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春紅主持了開幕式,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一級巡視員朱廣慶、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亞太辦事處主任德欽策林等領導出席了大會并致辭。
中國氣候變化特使解振華在致辭中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取得顯著進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中國將繼續堅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道路的戰略定位,堅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外宣布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解振華特使強調,要大力推動各行各業綠色低碳科技進步,制度創新和落地應用,提升減污降碳協同治理水平,形成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與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加快形成有利于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要深化與各國在綠色技術、綠色裝備、綠色服務、綠色基建、綠色供應鏈、綠色金融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呼吁廣大生態環境科技工作者聚焦綠色低碳前沿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搶占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和產業競爭制高點,支撐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全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一級巡視員朱廣慶在致辭中指出,綠色發展與創新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應對氣候變化,解決生態退化和環境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近年來,生態環境部圍繞國家中心大局,推動綠色技術研發,加強綠色技術轉化,實施科技幫扶行動,創新生態環境治理模式,著力推動科技助力綠色低碳發展。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他強調要充分發揮科技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綠色低碳發展中的推動引領作用,強化技術有效供給,加快綠色低碳技術推廣,積極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亞太辦事處主任德欽策林在致辭中指出,應對氣候變化危機迫切需要全系統的社會經濟轉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需要向清潔高效的能源系統過渡,需要資金、創新技術和知識分享來支持。她強調履行環境承諾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需要密切的區域合作,以應對適應不斷變化的氣候,同時解決溫室氣體排放問題這一雙重挑戰,需要增進對科學、政策和最佳做法的理解和知識分享,評估適應和緩解方面的技術需求并促進技術轉讓,將氣候變化納入國家和部門政策及計劃。她認為中國一直是向低碳經濟轉型的領導者,中國先進的技術能力意味著通往碳中和的道路和開辟新的發展道路,她呼吁大家分享好的經驗和做法,形成富有成效的會議成果,以支持實現可持續和有韌性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