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31日,伴隨并網合閘的清脆聲響,紹興市屬高速公路分布式光伏發電一期項目順利實現全線并網,這不僅標志著紹興首個集“光儲充風+數字孿生”于一體的柯巖低碳示范服務區成功落成,也意味著紹興高速全線邁入“綠電時代”。在實現“雙碳”目標的征程中,浙江國企樹起又一座里程碑,將“每一次停留都為地球減負”的愿景,從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與成效。
把國家戰略落到“看得見的項目”
2021年國家提出“雙碳”目標后,交通運輸領域因占全國碳排放總量10%以上而被視為“必答題”。杭州市能源集團下屬新能源投發公司聯合紹興市交通集團,主動認領“考卷”,合力打造柯巖低碳示范服務區這一標桿服務區,并在紹興高速全線站點同步推進光儲項目建設。從立項到并網僅用180天,跑出了國企項目建設加速度。
從“盆景”到“風景”,31個站點織就綠色能源網
為高效盤活紹興市屬高速沿線場站屋頂、車棚、互通區等長期閑置資源,項目創新采用“小投入、低風險”模式,覆蓋柯巖、回山、鏡嶺等31個服務區和收費站,全面植入分布式光伏,致力在全省地級市中率先實現高速公路服務區及收費站光伏全覆蓋。
如今,項目一期已全面建成,8.1兆瓦綠電系統覆蓋25個單元31個點位,年減排約6200噸二氧化碳。一個個分布式發電點串成一條清潔能源走廊,成為浙江高速上的一道亮麗風景。
紹興市屬高速分布式光伏項目不僅從整體上提升了高速公路設施綠色化、智能化水平,還建成紹興首個“光伏+高速”合作投資樣板,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成熟范本。
“1個大腦+4大系統+3個100%”的柯巖樣板
走進柯巖服務區,2388塊高效單晶組件在車棚頂部整齊鋪展,像給停車區戴上“太陽帽”;10臺120千瓦雙槍超充樁一字排開,10分鐘補能300公里;2臺10千瓦垂直軸微風風機隨風輕轉,24小時零市電照明……
“數字孿生大腦”通過三維模型1:1還原服務區實景,實時映射發、儲、充、碳全鏈路,20年發電量、碳減排、經濟收益一屏可視,成為管理者“一鍵匯報”的領導駕駛艙。憑借這套“1個大腦+4大系統+3個100%”架構,柯巖服務區可實現:
· 綠電覆蓋率超50%,年均可節省電費約70萬元,減碳1170噸,相當于植樹6.5萬棵;
·可再生電力年度消納100%、運營期碳排放100%中和、核心設備國產化率100%,關鍵數據全部接入國產云平臺,產業鏈自主可控。
項目按照“浙江省交通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標桿項目”高標準建設,并計劃爭創“全國綠色低碳示范服務區”“國家級低碳科技創新獎”等國家級榮譽。
彰顯國企擔當,交出亮眼答卷
紹興市屬高速公路分布式光伏發電一期項目的建成投運,不僅實現了綠色電力的穩定供應,更在民生服務、產業帶動與生態效益等三個維度形成多贏格局,交出三重滿意答卷。
民生答卷——服務區投運的120千瓦超充槍,充電10分鐘,續航300公里,手機掃碼即可查看本次充電“碳減排量”,綠色出行從此有了“計量單位”。
產業答卷——帶動省內光伏、儲能、微風發電、智慧能碳管理等上下游企業,形成“國資領投—民企跟跑—集群共贏”的綠色產業雁陣。
綠色答卷—— 預計年均可減少標準煤消耗2320噸,減排二氧化硫47噸,以實際行動為紹興這座千年古城增添清新亮色,書寫了杭紹兩地國企緊密合作、積極服務“雙碳”目標的創新實踐。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