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ogqwo"></abbr>
    <ul id="ogqwo"></ul>
    <ul id="ogqwo"><sup id="ogqwo"></sup></ul>
      <dfn id="ogqwo"></dfn>
      <abbr id="ogqwo"></abbr>
    • <ul id="ogqwo"></ul>
    • 湖南等11省50城已落實國家氣價聯動指導意見 東三省未有動作

      文章來源:
      字體:
      發布時間:2023-10-31

       

      沒有保障措施 燃氣企業經營困難

       

      在遼寧省,省會沈陽市的居民氣價已近3年未調整。今年采暖季即將開始,有業內人士測算,按照當地氣源企業公布的采暖季天然氣采購價格,沈陽城燃企業2023年天然氣綜合采購價格平均上漲0.5元/m³。按此計算,當地燃氣企業經營困難形勢進一步加劇,整體虧損或將超過5億元。

      沈陽市也未對由此給燃氣企業造成的公益性指令虧損進行財政補貼。一位燃氣行業法律專家指出,《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第十三條、住建部《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等法規文件均明確規定:“市政公用企業通過合法經營獲得的合理回報應予保障。若為滿足社會公眾利益需要,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定價低于成本,或企業為完成政府公益性目標而承擔政府指令性任務,政府應給予相應的補貼”。總之,沒有任何措施。

       

      黑、吉、遼氣價聯動政策均未出臺 燃氣企業安全保障壓力大

      截止到10月30日,同在東北的黑龍江省、吉林、遼寧省至今均未公開出臺省級天然氣價格聯動機制政策,部分地市自行制定的聯動機制也存在約束條件多、應用不及時等問題,無法及時將上游價格變化疏導至用戶側,當地燃氣企業背負著巨大的成本壓力。

      一位黑龍江燃氣行業人士介紹,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共有數十家燃氣企業,老舊管網改造任務艱巨,部分地區的燃氣管網建成于上世紀80、90年代,甚至還有數百公里超過30年的灰口鑄鐵管道,腐蝕、破損相當嚴重,歷史包袱重,安全形勢嚴峻。加之目前吉林、黑龍江、遼寧天然氣價格機制不順,購氣成本疏導不暢,導致當地燃氣企業更加陷入了極其困難的經營境地,這也是近年來東北安全事故頻發的一個原因。

      相關媒體報道顯示,近10天以來,東北地區連續發生多起燃氣安全事故。10月19日,黑龍江省大慶市龍鳳區某樓房發生一起燃氣爆炸火災事故,造成一人死亡。10月24日,吉林省通化梅河口市某街道翠園小區發生燃氣爆炸,一棟樓被炸成廢墟,造成1死1重傷15輕傷。

      近年來,國家到地方政府紛紛出臺老舊管網改造規劃,但是具體承擔改造任務的,仍然是當地燃氣企業。但是在燃氣企業氣價倒掛嚴重虧損、經營及其困難的情況下,老舊管網改造所需的大量資金和人員投入無從籌措,工作必然舉步維艱。

      一份調查結果顯示,進入采暖季以后,黑龍江當地管道氣采購價冬季較夏季上漲0.3元以上。CNG及LNG氣價冬季較夏季每方上漲1元以上,無管道氣源的燃氣企業冬季倒掛經營。吉林市、長春市及周邊地市已超1年未調整居民燃氣價格。預計當地燃氣企業的虧損將進一步加重,冬季安全保供形勢嚴峻。

       

      政策落地難 好經“念好”更需擔當

       

      “黨中央、國家發改委的政策這么好,為何在地方落地就這么難?”吉林省一家燃氣企業負責人楊先生略帶沮喪地說,當地政府遲遲不建立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燃氣企業就會反復陷入價格錯配、氣價倒掛虧損的怪圈之中,根本談不上健康發展,連安全運營資金都很難保障。

      “氣價聯動改革是必然趨勢,國家已有明確指導意見,各省、市也有很多參考文件,部分地方政府應該向無錫、湖南等地學習,在穩妥推進天然氣價格聯動改革的同時對困難群體進行精準補貼或者給予一定免費氣量,而不是一味‘拖’字訣,去觀望等待。”中國城市燃氣協會的一位負責人表示,部分地方政府長期不同意順價或者調價大幅打折扣,對于燃氣企業遵守政府公益性指令造成的非經營性虧損也不給補貼,可能導致當地燃氣企業資金鏈斷裂,被迫壓縮人員、削減安全支出,乃至無錢購氣引發停供,屆時多年積壓的問題引發的燃氣安全保供風險更大。

      他介紹,今年以來天水、濟南、青島、南京、福州等50多個市、區、縣已出臺地方性天然氣價格聯動新政,均順利落地,效果良好。

      今年年初,一家省級黨報曾經發表題為《政策落不了地,比沒有政策更糟糕》的評論文章,引起了眾多百姓和企業的共鳴。文章這樣寫道:政策引領發展,政策關乎民生。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實,政策落不了地,再好的發展機遇也會失去;政策落不了地,會影響政府公信力,挫傷人民群眾和企業的生產積極性,比沒有政策更糟糕。

      上述法律專家表示,國家發改委和省級發改委把天然氣定價權和價格聯動機制制定權下放到地方,“一龍治水”變成“千龍治水”,本意是鼓勵各地市、縣、區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各地實際,制定適合當地的政策。他指出,“各負其責”不是“各干各的”,既合理發揮政府作用,又有效利用市場作用。既要充分考慮群眾利益,又要切實平衡近期與長遠利益,讓政策的落地切實改善民生、促進發展。

      新聞爆料

      圖片精選